华夏时报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今年,中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绝大多数行业好于2022年四季度,服务业绝大多数行业好于2022年一季度。不过,中国经济目前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不足。
(资料图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为5.3%。但在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看来,中国二季度经济预计增长6%以上,但是三四季度会顺势回落一点,全年预计增长5.4%左右。
当前,培育新型经济增长点势在必行。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披露的健康产业核算分析数据显示,2019-2021年,健康服务业市场规模年均增长7.0%,具体数据从7.7万亿元增长到8.8万亿元。据预测,受益于国家政策的优化调整以及消费需求的恢复,2023年国内大健康产业将实现比较大的发展,占GDP比重将持续上升。
新增长点逐渐成型
当前,中国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即便增速放缓,每年经济增量仍非常可观,预计明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1/3。
徐洪才建议,目前还是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一个主要的抓手,其中,投资是关键,消费是基础。投资要想办法补齐短板,就要积极进行结构性调整,特别是提高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另外,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增长有所放缓,对于经济增长和就业都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
“中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基本符合预期,主要是由于服务业、生活性消费反弹导致。这里面反映出的问题就是,看起来节假日吃吃喝喝、人山人海的气氛很热烈,但实际上距离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修复到正常还有待时日。”徐洪才在“2023企业创新与资本峰会”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从数据来看,目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得不多,尤其是下游的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目前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另外,投资主要集中于基建领域,制造业投资充当先锋,房地产投资依然是负增长。
不过,新型增长点已经逐渐成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的战略,二十大提出来主体的健康中国的行动计划,要把民众的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长期来,我们以疾病为中心转到以健康为中心,而且提出来自己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健康中国之所以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一个原因在于人口老龄化,前两年我们60岁老人是 2.5亿,现在大概是将近2.7亿了。”6月3日,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医师协会名誉会长殷大奎表示。
因此,在他看来,发展健康产业既是国家的战略,也是民众的需求,从事健康产业的企业家们必须要树立以人、以健康为本的意识,一切发展都应围绕着促进和改善民众的健康服务。
健康产业拥有巨大前景
健康产业拥有巨大前景,2023年为助力医疗企业与资本市场更快、更稳定对接,促进医疗大健康行业可持续发展,徐洪才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医药行业正逐渐向创新型驱动转变,伴随药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向创新转型,我国创新药行业将迎来收获期。
殷大奎建议,要优化健康服务。“现在老百姓不满足于一般有病到医院去供治,而是要求长寿,要求健康,要求延缓衰老,这些健康的服务需要优化,因为各个地区实际情况不一样,发达地区、中等广大地区、比较落后的地区,需要按实际情况优化。同时,需要完善健康保障,要有基本的医疗保障制度,还有其他社会的保障制,以及商业的保障。因此,发展健康产业至关重要,全社会都要把这个问题把它重视起来。”殷大奎表示。
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可书也表示,健康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大类的行业,必须摆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探讨如何发展健康产业,必须从国家、社会、企业的共同需要出发。
按照预测,203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16万亿元。殷大奎建议,发展健康产业必须树立创新的意识,要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像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和人工智能等,促进医疗大健康行业升级;健康产业要将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相融合,发挥中国医学几千年来在维护、促进民众健康方面的优势;健康产业要积极跨界发展,进行多学科、多行业甚至跨国界的联合。